以严标为尺 以匠心为盾
产品简介: 2月8日,食品添加剂新国标正式实施,取代了沿用10年的旧规。此次变革,也对零售终端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。从街头便利店到大型连锁商超,一场围绕“减法”与“加法”的行业革新正在展开——“减”的是对食品添加剂的过度依赖,“加”的是对商品品质管控的重视。 对消费者而言,新规带来的不仅是更“干净”的食品配料表,也是对知情权的有力保护。新国标规定,食品包装需明确标注添加剂功能类别及名称,意味着“乳化剂
产品详情
2月8日,食品添加剂新国标正式实施,取代了沿用10年的旧规。此次变革,也对零售终端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。从街头便利店到大型连锁商超,一场围绕“减法”与“加法”的行业革新正在展开——“减”的是对食品添加剂的过度依赖,“加”的是对商品品质管控的重视。
对消费者而言,新规带来的不仅是更“干净”的食品配料表,也是对知情权的有力保护。新国标规定,食品包装需明确标注添加剂功能类别及名称,意味着“乳化剂”“增稠剂”等模糊表述将被禁止。消费者在选购时,可从配料表上直观判断食品是不是满足新标准,对不符合新规的食品大声说“不”,进而推动市场优胜劣汰。
面对新规,不少零售商家并未止步于被动调整,而是以创新举措筑牢食品安全防护堤。目前,已有多家大型商超着手搭建食品添加剂溯源系统,为店内出售的食品设置电子标签。消费者可通过扫描电子标签,一键查询添加剂供应商资质、食品安全检测报告、添加剂使用情况,甚至能“逆流而上”,查看商超在售食品生产企业加工车间的实时监控。这种将“后台管控”转化为“前台卖点”的策略,既契合新国标精神,又满足了公众对商品透明度的渴求。
在新国标落地过程中,一些中小型零售店铺通过供应链重塑来实现经营突围。在笔者所在社区的一家连锁便利店,商家联合本地知名食品厂,推出了“零防腐剂短保食品专柜”,亮出了“定制‘减法食品’ 守护舌尖安全”的宣传语。零售商家依托高频次配送和完备的保鲜设施,确保该专柜商品的新鲜度。这个专柜所售的蛋糕、面包等食品,因保质期均不超过7天,受到社区居民普遍欢迎,成为不少居民早餐餐桌上的“明星商品”。尽管与同类“中长保”食品相比,商家的经营成本上升了10%,但客单价增长了近20%。商家说,这笔账“算对了”。作者觉得,这样的创新实践,不仅显示出花了钱的人此类“减法食品”的欢迎,也让商家吃了一颗定心丸——让他们明白,新国标不是“枷锁”,其落地实施,有可能成为开展差异化经营的良好契机。
新国标落地后,零售终端的质检能力面临大考。不少零售商家添置了便携式添加剂快检仪,可在10分钟内完成食品中常见防腐剂的定量分析,让我们消费者“看得清楚、吃得安心”。有些连锁零售商已迅速行动,与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共建“每月一检”公示制,定期检测在售食品的添加剂使用情况,并将检测结果与供应商评级挂钩。这些举措打破了传统监管的时空限制,让“过程严管”贯穿食品采购、仓储、销售全链条。
针对少数零售商家认知滞后的情况,目前,多地零售行业协会启动“帮扶行动”,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商家“补课”,讲解添加剂使用知识,并提供“一店一顾问”服务,帮助中小零售商家开展“配料表体检”,督促商家守好舌尖安全底线。
保护食品安全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接力赛,零售商家是守护舌尖安全的重要一棒。希望有更多零售商家及时算好“加减法”,以严标为尺,以匠心为盾,努力打好这场“舌尖保卫战”,为广大购买的人撑起食品安全“保护伞”。